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烟台百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联系人:王经理
- 电话:17732605906(微信同步)
芝罘区音乐版权申请怎样办理?
外国人版权版权的保护期有哪些相关规定?
1.图书的著作权保护期因国家而异,不能一一列举。一般来说,是在作者死后50多年。
2.根据中国的“著作权法”,在著作权中签署、修改和保护作品完整性的期限是永久性的,保护作品中的出版权和转让权等财产权的期限是作者死亡后50年。
对于拥有2名以上员工的图书,保护期为自出版之日起50年。著作权法律第二十条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第二十一条公民的作品,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保护期为作者的生命和死亡后五十年,至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止;如果是合作作品,则在已故作者去世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结束。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和著作权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署名权除外),发表权和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保护期为50年,至作品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止。
但是,如果作品在创作完成后50年内没有出版,本法将不再保护它们。电影作品、以类似电影制作方式创作的作品和摄影作品,其发表权和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受保护50年,至作品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止。但是,如果作品在创作完成后50年内没有发表,本法将不再保护它们。
外国人如何申请著作权保护?
“著作权法”第2条规定,外国著作权在中国受保护:
1.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作品,按照作者所在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与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著作权的权利,受本法保护。
2.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作品在中国首次发表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著作权。
3.未同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作者和无国籍人的作品,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发表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发表的,受本法保护。根据“著作权实施条例”,第八条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的作品在中国境外首次发表,30日内在中国境内再次发表的,视为该作品同时在中国境内发表。第33条规定,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国的表演受著作权法保护。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根据中国加入的国际条约所享有的权利受到著作权法律的保护。第三十四条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国境内制作、发行的录音制品,受著作权法保护。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根据中国加入的国际条约制作和发行录音制品的权利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自媒体时代下如何保护网络著作权?
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网络著作权是指著作权人对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在网络环境下所享有的著作权权利。
网络著作权有两层含义:第一层,相对与传统作品,指传统作品被上传至网络时著作权人所享有的权利,这里特指“信息网络传播权”。第二层是指网上数字作品著作权人所享有的权利,如复制权,发表权,署名权,发行权等权利。
自媒体时代网络著作权如何保护
1、诉前证据的保全著作权人可以在诉讼前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法院经审查,应当及时裁定是否准予采取保全措施。有义务披露证据的一方无正当理由拒绝提供有关证据的,视为被申请人认可申请人的证据和主张,法院应根据申请人的证据作出对被申请人不利的事实认定。
2、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维权方式作者应当选择有利于维护自己权利的署名方式;此外,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自愿登记制度,著作权人应主动对作品进行登记;而且,著作权人可以在注册资料时留下自己的真实身份信息以备不时之需。
3、向网络服务平台提供者和管理者寻求帮助由于网络服务的专业性,因此用户在网上传播的信息总会经过网络服务商的计算机系统并留下记录。这是网络著作权案件中最主要可靠的证据来源。
4、采取公证取证制度即公证机关对涉及网络上相关信息进行疏理,并详细记录,以便形成证据锁链。
软件著作权转让的误区有哪些呢?
软件著作权转让有四大误区,也许许多人不是很了解,下面烟台版权登记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误区1:软件转让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否则无效
现行《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当事人转让著作权应当订立书面合同。故有观点认为,软件转让如果不签订书面合同,则一律无效。笔者首先强调的是:不反对在软件著作权转让时,强调签订书面合同的必要性。因为软件著作权的转让合同较一般的转让合同更加复杂,理由是:一、签订书面合同能够以书面的形式明确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防止不必要的纷争产生;二、软件转让合同涉及转让的标的(是部分转让还是全部转让该软件)、转让的期限(短期还是永久转让该软件)、转让的价格及价金的支付(是一次性支付还是分期支付全部价款)和违约责任等内容,如果不用书面方式一般不容易明确,而且不利于转让合同的实际履行。
但是应当明确,是否采用书面合同来实现软件著作权的转让,属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畴,完全属于私权。要求采用书面形式的法律规定,是基于防止争议和解决纠纷的需要,并且有利于软件转让合同的履行而进行的倡导性规定。至于当事人是否采用书面形式,与是否违约、是否履行合同一样均系其自由处分其权利的范围,由其自行承担责任,国家不宜过多干涉合同的订立。实践中,软件转让方式以书面占绝大多数,但也有不少口头形式的软件转让合同形式,且其中不少已经实际履行,故没有必要强迫当事人在软件转让时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更没有必要在当事人没有采用书面形式发生纠纷诉诸法院时,一律认定其无效。
误区2:软件转让必须实行登记,否则无效
旧《条例》第二十七条明文规定,凡已经办理登记的软件,在软件权利发生转让活动时,受让方应当在转让合同正式签订后3个月内向软件登记管理机构备案,否则不能对抗第三者的侵权活动。该条颁布实施时曾经在实践中引起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软件转让合同如果在3个月内不予备案,则转让合同不发生法律效力,即使是已经实际履行的也不影响合同的无效;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软件转让合同虽然没有备案,但是在软件转让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转让已经发生法律效力,不过不能对抗第三人。
现行《条例》第二十一条对此的规定是,软件转让合同可以向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软件登记机构登记(国家版权局主管全国软件著作权登记管理工作,国家版权局认定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为软件登记机构。经国家版权局批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可以在地方设立软件登记办事机构),强调的是自愿登记原则。该规定的合理性表现在:
一、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体现了国家对私权的尊重;另外从实际情况看,国家进行了几次的机构改革,原来的软件转让合同登记管理机构已几经转换;
二、减轻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负担,符合入世后政府职能转变的大的趋势;
三、避免了司法部门在审理案件时因为软件转让合同是否生效而产生的分歧,有利于法制的统一。故在实践中应当充分认识和掌握现行《条例》对软件转让合同登记已经由旧《条例》的强制登记改为自愿登记,准确把握软件转让合同是否登记本身并不影响该转让合同的效力。
误区3:软件署名权与其他著作权中署名权一样不能转让著作权中的署名权属于著作人身权的一种,其他著作权环境下的著作人身权不能转让已经成为共识。但是软件著作权转让时的署名权能否转移,现行《条例》规定得并不明确,笔者认为不必对此太苛刻。理由是软件著作权与其他著作权的署名权相比较,存在以下区别:
一、软件的本质在于其功能和性能,可以视为一件技术产品。一般与制作者的人身关系联系不大,消费者注重的是软件质量与功能;而其他著作权环境下如文字作品、美术作品则比较注重创作者的身份与作品的关系,其中作者的知名与否对消费者而言很重要,而软件的作者则不然。
二、其他著作权中如职务作品是强调从事职务创作者享有该著作权中的署名权,而现行《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明确职务开发的软件的著作权由该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其中就包括署名权,开发者个人没有该软件著作权的署名权,仅仅享有获取相应的报酬权。
三、很多软件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参与的人员很多,同样一个软件可以由多个或不同的作者来完成,其署名有一定的技术困难;而一般作品除合作作品外,一般是自然人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署名清晰、明了。
误区4:善意受让盗版软件不承担责任
在目前的软件市场,存在善意第三人在不知道真相的情况下,购买了盗版软件的情况。如果是明知软件为侵权复制品仍然购买的,或者有合理的理由应当知道该软件为侵权复制品,仍然使用或销售该侵权复制品的,应当承担包括赔偿损失在内的完全侵权责任,对此理解没有分歧。但是按照传统的民法理论善意第三人在进行软件交易时不知道也没有合理的理由应当知道的情况下,由于其已经付出了相应的对价且没有过错,因为其他原因使得该行为具有违法性,根据公平原则,善意第三人的权利应当得到合理的保护。旧《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善意软件持有者的侵权责任自己不承担,而由该侵权软件的提供者承担。只有在该软件不销毁不足以保护软件著作权人的权益时,才有义务销毁所持有的软件,为此遭受的损失可以向侵权软件提供者追偿。实践中对此理解也不一致:一种观点认为实际上侵权软件的受让方不承担任何责任;另一种观点认为承担有限的侵权责任,即履行销毁侵权产品的义务。
现行《条例》第三十条已经明确规定:能够说明合法来源的软件受让方如果受让的是侵权复制品,仅仅是不承担赔偿责任,其他侵权责任必须承担。尽管理论上存在争议,但是现行《条例》的相关规定明显是采用了过错责任推定原则,推断第三人侵权并且承担责任。他必须要停止使用该侵权复制品,同时要将侵权复制品予以销毁。对于停止使用并且销毁侵权复制品将造成重大损失的,如果要求不停止使用或销毁侵权复制品的,作为善意第三人的软件受让方必须再向真正的软件著作权人支付合理的费用后方能够继续使用。该合理费用的数目一般可参照该软件非专有许可使用费的标准来确定。
著作权人包括作者和其他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作品的作者享有著作权,著作权由合著者共享,合著者应当就著作权的行使达成一致意见。著作权法规定,合著者不仅享有作品的共同著作权,还单独享有自己创作部分的著作权,但作者在行使自己的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合作作品的整体著作权。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而创作的作品,其著作权属于职务作品。
“公务作品的著作权一般由作者享有。根据著作权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没有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归委托人所有。确定作者的原则是创作作品的公民为作者,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意志创作: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负有责任的作品,没有相反证明的,署名作品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为作者,著作权保护期应当限定。首先,在人身权方面。对本单位负责的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地图、计算机软件等作品,作者只有署名权,其他著作权归本单位所有。受托人创作的委托作品是否与委托一致。
著作权主体,即著作权人,是著作权利益的所有者。著作权人是否包括作者和其他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没有协商一致的情况下,任何一方都不得阻止对方根据共同创作活动的不同方式,无正当理由地行使协商一致。合作作品分为可分割作品和不可分割作品,比如一方简单地冒充文字,另一方简单地提供图片,是不是可分割作品,对于可分割作品。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署名权以外的著作权,由作者不明的原著的合法权利人行使。作者身份不明,没有合法原创性权利人的,财产权归国家所有,其人身权受国家保护。如何明确作品的作者也是著作权保护的重点。
一般说来。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性的权利的保护期不受限制,而发表权和人格权中的其他财产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著作权法规定,合作作者不仅享有作品的共同著作权,还可以单独享有自己创作部分的著作权,但作者在行使自己的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合作作品的整体著作权。公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是什么。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创作的作品属于职务作品,且《职务作品著作权一般由作者享有》,但单位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
作品完成后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允许第三人以与单位相同的方式使用作品。1本单位与作者事先签订了本单位享有著作权或者使用本单位材料技术条件的合同。作品的作者享有著作权。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二人以上共同创作的作品为二人以上共同创作的作品,二人以上共同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由合作者共享。如果一个人不参与创作,他就不能成为合著者。“合著者必须遵守它吗。”1)合著者是否有意从事合著者的创作。如果有共同的创作活动,合作伙伴是否应该就著作权的行使达成共识。
上一篇:福山区文字版权申请怎样办理?
最新文章
- 海阳软件著作权包含哪些类型[ 2024-05-08 ]
- 芝罘区计算机软件版权登记办理的后续[ 2024-05-07 ]
- 栖霞摄影作品版权代理哪家好?[ 2024-05-06 ]
- 蓬莱区音乐著作权的类型[ 2024-05-05 ]
- 如何考察代理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2024-05-04 ]
- 如何挑选一家合适的影视著作权代理机构[ 2024-05-03 ]